
m6米乐兆驰股份迈向30时代
南昌高新区是国家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之一,是国内最早致力LED产业发展的开发区,拥有LED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50余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昌高新区LED产业聚集效应已经形成,构建起了一条涵盖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装、终端应用及核心关键生产设备等各个环节的完备产业链条。
作为兆驰股份LED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兆驰半导体、兆驰晶显不仅深化了兆驰股份在LED业务体系的战略布局,更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兆驰股份成立于2005年,随后用短短5年的时间成功上市,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并成功打造了更具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形象。而透过其发展史,我们更看到了其在市场环境的变幻莫测中所展现的耐力和应变能力。
历史长河滚滚而去。溯源而上,可看到兆驰股份从小溪到小河,再成江海的过程。
兆驰股份的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4月的兆驰多媒体,业务为家庭视听消费类产品,包含机顶盒、视盘机、多媒体音响。
来到2007年——这是兆驰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兆驰多媒体成功整体变更为兆驰股份,完成了上市前极为重要的一个步;同样是在这一年,兆驰股份液晶电视产品正式研发成功并进入批量生产及销售阶段,这意味着兆驰股份成功进入了电视ODM领域。
不得不说,于兆驰股份而言,这是一个明智之举。从营收占比的角度来看,电视ODM业务在2007年仅占兆驰股份总营收的36.81%;到了2009年,这一数据已提升至50.50%,为兆驰股份的上市提供了更丰富的业务支撑。
2010年5月,兆驰股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兆驰股份开始筹划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兆驰节能照明有限公司(2020年4月更名为“江西兆驰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为兆驰光元)以进入LED产业。2011年,一切准备就绪,兆驰股份正式启动LED封装、电视背光和照明生产业务,并开启企业发展的2.0时代。
始于兆驰光元,最终贯穿了整个产业链,业务全面覆盖LED上中下游。难能可贵的是,在技术、产能的持续积累中,兆驰股份各LED业务单元在协同中成长,最终在各自领域成就了行业龙头的地位。
2023年7月,兆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1.34亿元收购广东瑞谷光网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瑞谷)。
收购案最终在2024年顺利完成,广东瑞谷正式更名为广东兆驰瑞谷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驰瑞谷),而兆驰股份也借此顺利以光器件、光模块为切入点进入光通信行业。
从内在的联系来看,兆驰半导体目前正戮力完善对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的技术积累和布局,以实现对高附加值应用领域的全覆盖;而兆驰瑞谷主营业务是光通信中光电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处于光通信产业链的中游环节,其所需要的光通信芯片产品,正是兆驰半导体积极拓展的方向之一。
这也就意味着,2.0时代注重的是补链、强链,是兆驰股份在发展传统主业的基础上,对LED产业进行持续的、纵向的延伸;而3.0时代,兆驰股份对光通信领域的开拓,则是在业务布局上的横向拓展。
业务上,兆驰股份最初专注于DD和机顶盒等家庭视听消费产品的生产制造,随后于2007年拓展至电视ODM领域、2011年进军LED行业,并在2024年初步完成了对光通信垂直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从单一到多元,从点到线再连成网,业务版图的扩充和完善为兆驰股份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技术上,从视听产品OEM到电视ODM,再到LED垂直产业链、光通信垂直产业链,兆驰股份不断从低技术含量的制造向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化制造转型,其背后也反映了公司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持续追求。
业绩上,业务和技术的升级使得兆驰股份自成立至今开启了超过十倍的成长。具体而言,兆驰股份的营收从2007年的20.34亿最高增长至225.4亿;净利润从2007年的1.47亿最高增长至17.63亿。
就当时的市场环境而言,这一举动是十分冒险的。彼时,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尚未起势,中国本土电视品牌厂商由于上游面板端的供应受制于人而迟迟未能崛起;全球主要的电视ODM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包括冠捷、瑞轩、仁宝、纬创、鸿海等,其客户则以国际企业为主,如飞利浦、夏普、索尼、LG、东芝、西屋电器等。
同时,在技术路径上,2007年电视市场仍面临CRT、LCD、等离子之争,业界甚至流传着“内行看等离子,外行看液晶”的说法,可见当时LCD技术并未奠定优势地位。
换言之,兆驰股份是背负着面板供应困难、同行竞争激烈、技术路径未明朗三座大山进入的电视ODM业务。后来,随着中国大陆面板厂的崛起,中国电视品牌及电视ODM企业不再受制于人,开始向市场发起猛烈进攻,包括兆驰股份在内的一众厂家纷纷受益。
直到现在,电视ODM业务作为兆驰股份“现金奶牛”的地位仍旧岿然不动。同时,就整个行业而言,兆驰股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行业调研机构DISCIEN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兆驰股份电视ODM业务共计出货950万,增长一成以上,位列全球第二。
与2007年进入电视ODM业务时相似的是,2011年中国大陆LED产业同样处于落后状态。随着技术的推进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2009年的“十城万盏”LED路灯推广计划、2011年LED产业“十二五”规划等政策的出台,中国大陆LED产业持续向彼时正处于优势地位的日本、欧美、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发起进攻。
政策的推动、财政的补贴、技术的进步、应用场景的开发等,都构成了中国大陆LED产业在随后几年顺利弯道超车的重要因素。兆驰股份身在其中,也趁机发展壮大,目前已成功构建LED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且在多个指标上位居行业前列:
兆驰半导体以产销量达110万片/月(以4吋片计算)的成绩位居全球首位,同时Mini RGB芯片单月出货量为12000KK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兆驰光元开发了POB和COB两种倒装形态的Mini LED产品,是国内较早实现Mini LED背光量产的企业之一;
兆驰晶显的月产能在2024年10月已达到20000平方米,出货量在2024年一季度占COB行业50%以上……
不管是在电视ODM业务或是在LED业务上,兆驰股份都是以精准的目光,在恰当的时机,以长远的战略目光进行布局,并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制造、规模优势等能力,成为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以及革新者。
更值得一提的是,兆驰股份对新应用领域的探索并非盲目,而是以前期的积累作为基础,既是一脉相承地强化了原有的业务,又进一步推动企业进入新的领域,带动企业的更上一层楼。
比如兆驰股份选择以LED封装业务作为进入LED领域的第一站,一方面是因为该业务可以为其原有的电视ODM业务提供支撑——2011年下半年,兆驰股份实现了电视背光源全部自给;另一方面,借由兆驰光元,兆驰股份顺利开展了照明背光业务,成功搭上了LED照明行业突飞猛进的高速列车。再随后,布局兆驰半导体、兆驰晶显,便是水到渠成地串联起一条LED垂直产业链。2024年上半年,兆驰股份LED产业链净利润贡献占比首次超过 50%,成为公司业绩弹性增长空间较大的重要引擎。
而兆驰股份对光通信应用领域的布局,则是基于LED上游兆驰半导体在芯片端的产能优势和技术优势,对芯片的应用领域进行延伸。目前,兆驰股份已初步构建光通讯器件、模块、芯片的垂直产业链。而从长期来看,借由兆驰瑞谷及兆驰半导体的协同发展,兆驰股份有望复制其在LED产业链上的经验,以光通信业务再造一个兆驰。
确定目标后,从低技术含量的制造向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化制造升级。兆驰股份的发展历程又何尝不是中国对“智”造业迭代的探索和追求呢?
企业的发展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下,兆驰股份即将走入成立20周年的重要节点。面向未来,兆驰股份将持续推动技术更迭创新,以Mini LED及Micro LED超高清显示、光通讯器件等新型业务为驱动,向硬科技属性更强的新质生产力公司转型!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驰半导体”)成立于2017年7月21日,同年落户南昌高新区,专业从事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器件LED芯片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是全球首家实现研磨自动化及芯片分选自动化、业内首家具备全工序(蓝宝石平片→图案化基板PSS→LED外延片→LED芯片)独立制造能力及最优化产品设计及工艺能力的企业。公司拥有全球外延芯片产量最大的单一主体厂房,整体照明和显示市场占有率为20%(其中照明市场占领率50%),位居全球第二。
从2019年底投产,不到5年的时间,兆驰半导体实现了产能从0到110万片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LED芯片产业的行业龙头。创新一直是兆驰半导体立身之本。为打破行业困境,2024年,兆驰半导体再次走在了行业的前面,其Mini LED芯片尺寸从3x6mil缩小到2x6mil。截至目前,兆驰半导体已手握1200多项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高达600多项。
江西兆驰晶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驰晶显”)成立于2015年4月,原名深圳市佳视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6月迁移到南昌高新区,与兆驰半导体只有一路之隔。公司主要专注于Mini COB & Micro LED显示屏模组和单元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安防中心、监控指挥中心、智慧城市、家庭影院、智慧会议显示、企业展厅等领域。兆驰晶显1700条COB封装线已陆续投产,将建成全球最大的LED显示面板生产基地。今年,企业再投资35亿元建设LED新型显示终端生产二期项目。m6米乐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